薄层色谱仪操作方法: (1) 薄层板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,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, 去除表面的气泡后,倒入涂布器中,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(厚度为0.2~ 0.3
薄层色谱仪操作方法:Ucb检测VBA
(1) 薄层板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,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,
去除表面的气泡后,倒入涂布器中,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(厚度为0.2~
0.3mm),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,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,后在110℃烘30分钟,即置
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。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(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)。
(2) 点样 除另有规定外,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,一般为圆点,点样基线距底
边2.0cm,样点直径及点间距离同纸色谱法,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
宜。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。
(3) 展开 展开缸如需预先用展开剂饱和,可在缸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,并在壁
上贴二条与缸一样高、宽的滤纸条,一端浸入展开剂中,密封缸顶的盖,使系统平衡或
按正文规定操作。
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,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薄层板底边0.5
~1.0cm(切勿将样点浸入展开剂中),密封缸盖,待展开至规定距离(一般为10~15cm),
取出薄层板,晾干,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检测。
(4) 如需用薄层扫描仪对色谱斑点作扫描检出,或直接在薄层上对色谱斑点作扫描定量,则可用薄层扫描法。
薄层扫描的方法,除另有规定外,可根据各种薄层扫描仪的结构特点及使用说明,
结合具体情况,选择吸收法或荧光法,用双波长或单波长扫描。由于影响薄层扫描结果
的因素很多,故应在保证供试品的斑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的情况下,将供试品与
对照品在同一块薄层上展开后扫描,进行比较并计算定量,以减少误差。各种供试品,
只有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的薄层色谱,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。
斑点洗脱后测定法
薄层经展开后用刮刀或捕集器将斑点的吸附剂捕集后,再用适当有机溶剂洗脱,然后用可见、紫外分光光度法、荧光分光光 度法测定含量。
但样品斑点不能喷显色剂,以免影响不测定,斑点位置的确定方法。
样品在紫外线下发射荧光的,可在紫外灯下观察斑点并用针划去斑点位置。
用碘蒸汽显色,在组分处理出棕色斑点(碘吸附后会挥发)。
用标准物对照,将标准点于边上一测显色时,盖住样品,定出斑点位置。
Ucb检测VBA
Ucb检测VBA
检测VBA-专业检测仪器服务平台,工程检测资料网,检测行业人才服务平台,工程行业信息服务平台。Ucb检测VBA
相关热词:Ucb检测VBA
等离子清洗机,反应釜,旋转蒸发仪,高精度温湿度计,露点仪,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,霉菌试验箱,跌落试验台,离子色谱仪价格,噪声计,高压灭菌器,集菌仪,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,柱温箱,旋涡混合仪,电热套,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,洗瓶机,匀浆机,耐候试验箱,熔融指数仪,透射电子显微镜。Ucb检测VBA
Ucb检测VBA
Ucb检测VBA 一.压 力 异 常
操作压力的变化往往是故障的征兆。从下表中找出所观察到的现象,并在右侧的列表中参考相应的解决方法。
A、 没有压力显示,没有流动相流动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电源问题 1、接通电源,开机
2、保险丝被烧坏 2、更换保险丝
3、控制器设定不正确或设定失败 3、a、采取恰当的设定 b、修理或更换控制器
4、柱塞杆折断 4、更换柱塞杆
5、泵头内有空气 5、溶剂脱气、启动泵抽出空气
6、流动相不足 6、a、补充流动相 b、更换入口滤头
7、单向阀损坏 7、更换单向阀
8、漏液 8、拧紧或更换手紧接头
B、 流动相流动正常,但没有压力显示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仪表损坏 1、更换仪表
2、压力传感器损坏 2、更换压力传感器
C、 压力持续偏高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流速设定过高 1、调整流速设定
2、柱前筛板堵塞 2、a、在允许情况下反冲色谱柱 b、更换筛板 c、更换色谱柱
3、流动相使用不当或缓冲盐的结晶沉淀 3、a、使用恰当的流动相 b、冲洗色谱柱
4、色谱柱选择不当 4、选择恰当的色谱柱
5、进样阀损坏 5、清洗或更换进样阀
6、柱温过低 6、提高温度
7、控制器失常 7、修理或更换控制器
8、保护柱阻塞 8、清洗或更换保护柱
9、在线过滤器阻塞 9、清洗或更换在线过滤器
D、 压力持续偏低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流速设定过低 1、调整流速
2、系统漏液 2、确定漏液位置并维修
3、色谱柱选择不当 3、选择恰当的色谱柱
4、柱温过高 4、降低温度
5、控制器失常 5、维修或更换控制器
E、 压力不断上升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见列表C 1、见列表C
F、 压力降为零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见列表A、B 1、见列表A、B
G、 压力不断下降,但不回零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见列表D 1、见列表D
H、 压力波动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泵中有气体 1、a、溶剂脱气 b、从泵中除去气体
2、单向阀损坏 2、更换单向阀
3、泵密封损坏 3、更换泵密封
4、脱气不充分 4、a、溶剂脱气 b、改变脱气方法(使用在线脱气法等)
5、系统漏液 5、确定漏液位置并维修
6、使用梯度洗脱 6、由于流动相粘度的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Ucb检测VBA
二.漏液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拧紧或更换管路接头来解决漏液的问题。但值得注意的是过份拧紧会导致金属接头的漏液和塑料接头的磨损。如果通过稍微拧紧接头不能解决漏液的问题,就必须将接头取下,检查是否损坏(例如,卡套损坏、密封表面有杂质);损坏的接头应该更换掉。A、 接头处漏液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接头松动 1、拧紧
2、接头磨损 2、更换
3、接头过紧 3、a、拧松,再重新拧紧 b、更换
4、接头被污染 4、a、拆下清洗 b、更换
5、部件不匹配 5、使用同一品牌的配件
B、 泵漏液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单向阀松动 1、a、拧紧单向阀(不必拧的过紧) b、更换单向阀
2、接头松动 2、拧紧接头(不必拧的过紧)
3、混合器密封损坏 3、a、更换混合器密封 b、更换混合器
4、泵密封损坏 4、维修或更换泵密封件
5、压力传感器损坏 5、维修或更换压力传感器
6、脉冲阻尼器损坏 6、更换脉冲阻尼器
7、比例阀损坏 7、a、检查隔膜,如果漏液立即更换 b、检查手紧接头,损坏的立即更换
8、放空阀的损坏 8、a、拧紧放空阀 b、更换放空阀
C、 进样阀漏液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转子密封损坏 1、重新安装或更换进样阀
2、定量环阻塞 2、更换定量环
3、进样口密封松动 3、调整
4、进样针头尺寸不合适 4、使用恰当的进样针
5、废液管中产生虹吸 5、保持废液管高于废液液面
6、废液管阻塞 6、更换或疏通废液管
D、 色谱柱漏液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尾端接头松动 1、拧紧接头
2、卡套内有填料 2、拆下、清洗卡套、重新安装
3、筛板厚度不合适 3、使用合适的筛板(参考下表)
筛板选择指导物质粒径 筛板孔径
3-4u 0.5u
5-20u 2u
E、 检测器漏液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流通池垫片损坏 1、a、避免过大的背景压力(压力降) b、更换垫片
2、流通池窗破碎 2、更换窗口
3、手紧接头漏液 3、拧紧或更换
4、废液管阻塞 4、更换废液管
5、流通池阻塞 5、重新安装或更换
三.谱图的各种问题
液相色谱系统的许多问题都能在谱图上反映出来。其中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设备参数得到解决;而其他的问题必须通过修改操作程序来解决。对于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正确选择是得到好的色谱图的关键。
A、 峰拖尾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筛板阻塞 1、a、反冲色谱柱 b、更换进口筛板 c、更换色谱柱
2、色谱柱塌陷 2、填充色谱柱
3、干扰峰 3、a、使用更长的色谱柱 b、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
4、流动相PH选择错误 4、调整PH值。对于碱性化合物,低PH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
5、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图 5、a、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 b、更改色谱柱
B、 峰前延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柱温低 1、升高柱温
2、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2、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
3、样品过载 3、降低样品含量
4、色谱柱损坏 4、见A1、A2
C、 峰分叉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 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图 1、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。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。如果分析柱阻塞,拆下来清洗。如果问题仍然存在,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,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。如果问题仍然存在,入口可能被阻塞,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。
2、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 2、改变样品溶剂。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。
D、 峰变形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样品过载 1、减少样品载量
E、 早出的峰变形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1、a、减少进样体积 b、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
F、 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柱外效应 1、a、调整系统连接(使用更短、内径更小的管路) b、使用小体积的流通池
G、 K’增加时,脱尾更严重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二级保留效应,反相模式 1、a、加入三乙胺(或碱性样品) b、加入乙酸(或酸性样品) c、加入盐或缓冲剂(或离子化样品) d、更换一支柱子
2、二级保留效应,正相模式 2、a、加入三乙胺(或碱性样品) b、加入乙酸(或酸性样品) c、加入水(或多官能团化合物) d、试用另一种方法
3、二级保留效应,离子对 3、加入三乙胺(或碱性样品)
H、 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缓冲不合适 1、a、使用浓度50-100mM的缓冲液 b、使用Pka等于流动相PH值的缓冲液
I、 额外的峰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样品中有其他组份 1、正常
2、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 2、a、增加运行时间或梯度斜率 b、提高流速
3、空位或鬼峰 3、a、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 b、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c、减少进样体积
J、 保留时间波动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温控不当 1、调好柱温
2、流动相组分变化 2、防止变化(蒸发、反应等)
3、色谱柱没有平衡 3、在每一次运行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平衡色谱柱
K、 保留时间不断变化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流速变化 1、重新设定流速
2、泵中有气泡 2、从泵中除去气泡
3、流动相选择不恰当 3、a、更换合适的流动相 b、选择合适的混合流动相
L、 基线漂移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柱温波动。(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的波动。通常影响示差检测器、电导检测器、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。) 1、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,在检测器之前使用热交换器图
2、流动相不均匀。(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。) 2、使用HPLC级的溶剂,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。流动相在使用前进行脱气,使用中使用氦气。
3、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 3、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。如有需要,可以用1N的硝酸。(不要用盐酸)
4、检测器出口阻塞。(高压造成流通池窗口破裂,产生噪音基线) 4、取出阻塞物或更换管子。参考检测器手册更换流通池窗。
5、流动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化 5、更改配比或流速。为避免这个问题可定期检查流动相组成及流速。
6、柱平衡慢,特别是流动相发生变化时 6、用中等强度的溶剂进行冲洗,更改流动相时,在分析前用10-20倍体积的新流动相对柱子进行冲洗。
7、流动相污染、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配成 7、检查流动相的组成。使用高品质的化学试剂及HPLC级的溶剂
8、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(高K’值)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,从而表现出一个逐步升高的基线。 8、使用保护柱,如有必要,在进样之间或在分析过程中,定期用强溶剂冲洗柱子。
9、使用循环溶剂,但检测器未调整。 9、重新设定基线。当检测器动力学范围发生变化时,使用新的流动相。
10、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。 10、将波长调整至最大吸收波长处
M、 基线噪音(规则的)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在流动相、检测器或泵中有空气 1、流动相脱气。冲洗系统以除去检测器或泵中的空气。
2、漏液图 2、见第三部分。检查管路接头是否松动,泵是否漏液,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。如有必要,更换泵密封。
3、流动相混合不完全 3、用手摇动使混合均匀或使用低粘度的溶剂
4、温度影响(柱温过高,检测器未加热) 4、减少差异或加上热交换器
5、在同一条线上有其他电子设备 5、断开LC、检测器和记录仪,检查干扰是否来自于外部,加以更正。
6、泵振动 6、在系统中加入脉冲阻尼器
N、 基线噪音(不规则的)
原 因 解决方法
1、 漏液图 1、见第三部分。检查接头是否松动,泵是否漏液,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。如有必要,更换密封。检查流通池是否漏液。
2、流动相污染、变质或由低质溶剂配成 2、检查流动相的组成。
3、流动相各溶剂不相溶 3、选择互溶的流动相
4、检测器/记录仪电子元件的问题 4、断开检测器和记录仪的电源,检查并更正。
5、系统内有气泡 5、用Ucb检测VBA